河南女孩芃芃(原名招弟)在小學四五年級時,從一本鄉(xiāng)土小說中看到了和自己一樣名字“招弟”,讓她第一次了解到自己名字的含義——“原來是想讓我招來個弟弟。”
此后,名字帶來的自卑感如影隨形。從小學習成績還可以的她,卻總是害怕表彰大會,怕別人念出自己的名字,也怕自我介紹。
過于直白的名字給芃芃帶來的困擾,也曾出現(xiàn)在其他叫類似名字的女孩身上。“招弟”的數(shù)目并不小。
據(jù)極目新聞報道稱,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員任孝鵬曾做過相關研究。
他和學生蘇紅在《心理科學進展》發(fā)表的《名字的心理效應:來自個體層面和群體層面的證據(jù)》一文談到,名字既能影響個體的心理和行為,又能反映群體的文化心理和偏好。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