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 5 月份,華為消費者業務總裁余承東在朋友圈中坦言,美國四輪制裁讓華為消費者業務舉步維艱。他表示,因為制裁限制,很多產品沒法生產而導致嚴重缺貨。
智能機出貨量也能夠證明華為目前的困境。知名市場研究公司 IDC 發布的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機市場統計報告顯示,華為第一季度已經跌出了世界前五大智能機制造商行列,市場份額只剩下 4%。而就在一年前,華為智能機份額還高達 18%,位居第二,領先蘋果公司。
此消彼長。三星、蘋果以及三家中國智能機制造商小米、OPPO 以及 vivo 趁勢擴大了他們的市場份額。
索尼成間接受害者
按價值計算,索尼占據了全球圖像傳感器市場的半壁江山。高清智能機相機需求的增加以及二攝或三攝智能機在近幾年的流行,使得索尼擴大了面向蘋果和華為的圖像傳感器出貨量,這要得益于索尼在生產高端傳感器方面掌握的先進技術。
隨著華為失去智能機銷售動能,高端智能機對于尖端傳感器的需求隨之變弱。因此,索尼加大了面向三家中國智能機制造商的出貨量,他們主要生產中低端手機。不過,此類手機的傳感器不僅單價不高,制造商還要求索尼提升質量以吸引消費者。
盡管索尼通過接收其他中國智能機制造商的訂單避免了整體出貨量的下滑,但是由于高端智能機傳感器的需求變弱,索尼圖像傳感器業務的利潤很可能要推遲到 2022 財年 (截至 2023 年 3 月) 才會恢復增長。
索尼預計,2021 財年,圖像傳感器業務營業利潤為 1400 億日元 (約合 12.6 億美元),連續第二年下滑。索尼的這一預期考慮到了智能機市場結構因中美貿易摩擦而產生的變化。
“我們無法在 2021 財年實現利潤復蘇。”索尼半導體解決方案部門總裁兼 CEO 清水照士 (Terushi Shimizu) 在 6 月 3 日的新聞發布會上稱。
三星奮起直追
三星建立了強大的中端智能機處理傳感器業務。隨著該韓國公司在圖像傳感器市場的迎頭趕上,索尼要想奪回失去的智能機傳感器市場并非易事。
眼下,三星正謀求利用中美貿易摩擦制造的“新常態”,收復失地。三星每年出貨近 3 億部智能機,大多數使用了自主生產的圖像傳感器。三星不僅擁有穩定的市場需求,該公司還擅長生產中端智能機使用的高像素傳感器,享受著需求的增長。
在全球圖像傳感器市場,三星的份額為 20%,落后于索尼的 50%。考慮到三星掌握了高像素傳感器所需要的微制造技術,清水照士認為,就高像素傳感器而言,索尼實際上處于落后位置。不過,他也表示,索尼將利用高圖像品質領域所發展的技術為圖像傳感器增添新價值。
另外,三星擁有大量制造設施,包括生產存儲芯片和 CPU 的工廠。根據索尼制定的三年計劃,到 2023 財年時,索尼將在半導體生產設施上投入 7000 億日元,較前一個計劃周期增長 20%。但是研究公司稱,如果微制造技術的重要性增加,三星可能會獲得優勢,因為索尼在這一領域的投資落后較多。
索尼的挑戰
索尼要想降低對不穩定的智能機市場的依賴還需要一些時間。盡管索尼將汽車圖像傳感器市場定位于一個增長市場,每年的銷售額保持 50% 的增速,但是該業務的規模依舊相對較小。索尼計劃配合其“視覺 S”電動概念車項目,開發一款高性能傳感器,甚至能夠在黑暗環境下偵測到物體,然后把它賣給美國和歐洲汽車制造商。
同時,索尼還得向一個新的商業模式發起挑戰。雖然索尼已經在銷售圖像傳感器,但是它也在嘗試建立一個持續、可重復收費的商業模式。具體來說,索尼要為傳感器配備上它所開發的人工智能數據處理功能。這樣一來,數據就可以同時在云端和傳感器中被處理,減少了通信量。例如,在不使用收銀機的無現金支付零售商那里,傳感器就可以置于攝像頭中,提高街道監控攝像頭的性能。
索尼的 AI 圖像傳感器還在智能監控攝像頭領域找到了用武之地。今年 6 月,意大利羅馬市將用它優化公共汽車的運營,在汽車站檢測擁堵情況,或者對于闖紅燈的行人發出光線進行警示。
在索尼的“浴火重生”計劃中,以圖像傳感器為主的半導體業務被視為增長引擎。2019 財年,半導體業務為索尼貢獻了逾 1 萬億日元的收入,營業利潤率為 22%。
雖然遇到了不少困難,但是索尼半導體業務支撐起了索尼的復蘇勢頭。2016 年,熊本縣發生了多次地震,導致索尼當地工廠受損。
在努力應對智能機市場激進變化的同時,索尼半導體業務還在經受著能否開拓出新增長領域的考驗,例如汽車圖像傳感器、AI 圖像傳感器。
國家財政支持
從國家安全角度講,尖端半導體也備受關注。日本政府已經起草了一項政策,來吸引海外制造商。即便索尼已經把大部分生產外包給了海外制造商,但是邏輯芯片的采購依舊困難。
當被問及索尼半導體部門是否會啟動生產來穩定采購時,包括一個合資項目,清水照士坦言,不論是從技術還是成本來講,自主生產都面臨困難。
“總體來說,獲得國家支持意義重大。”他表示,暗示需要政府為生產提供財政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