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考上清華的“學霸”小伙,在網絡上走紅。
據了解,黑龍江穆棱市第一中學的趙桂寧,今年高考成績691分被清華大學錄取,為了給父母減輕一些負擔,他高考結束后去了一家建筑工地打工搬磚。工地負責人得知后,決定每天給他漲50元工錢當作鼓勵。
高分學霸,工地搬磚。對比強烈的反差之外,更多網友為趙桂寧的吃苦精神感動。當然,也有一些聲音質疑,趙桂寧“為何不去做家教”“做點啥不好,非要去搬磚”云云。
其實,大可不必為此糾纏。說到底,他到工地搬磚,是一種個人選擇,應該只是開學前的一項短期工作。在做好防護、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利用假期去工地打工,體驗生活還能接觸社會、開闊視野,減輕家庭負擔,何樂不為?不止如此,搬磚這種最直接的勞動教育,往往也能鍛煉人的意志力,讓人更懂得生活的味道。至于做家教等兼職,也都只是和工地搬磚類似的選擇,無可非議。
類似情景,我們好像并不陌生,往年高考結束后的假期,也曾有過“趙桂寧們”的身影。2019年清華大學本科新生開學典禮上,清華大學校長邱勇在演講中,特意提到了來自云南的清華新生林萬東。據報道,高考結束后,林萬東曾去到昆明的一處工地陪母親一起打工。他在日記中寫下:“唯有自強不息,我們才會有日后的無限可能。”
相似的情節,相似的經歷,每每讓人們熱議紛紛的,正在于這些學子身上閃耀出的頑強奮斗、勇于承擔、不向現實困難輕易低頭的品質。在最現實的生活里,對于這樣的個人選擇和決定,我們自然沒有理由不去尊重。
而當我們討論“考上清華、工地搬磚”時,關注點可以比感動多一些。當暑期結束,體驗和鍛煉完畢,這些來自最基層農村的學子,他們的命運軌跡又將向何處轉變?如今,對于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幫扶救濟的渠道不少。那么,趙桂寧是否會繼續保持初心、勤工儉學,或者靠自己的努力爭取到更多獎、助學金?在日后,學校或社會能否繼續創造條件,讓他們離實現個人夢想更近一些?這些問題,還有待于時間在未來交出答案。成都商報
關鍵詞: 考上清華工地搬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