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洪峰接踵而至 三峽大壩巍然迎嚴峻考驗

發布時間:2020-07-29 10:26:56  |  來源:楚天都市報  

7月19日,今年長江2號洪水平穩通過三峽大壩。圖為工作人員在三峽樞紐前巡查 新華社發 三峽大壩開啟泄洪深孔泄洪 通訊員鄭家裕攝 7月26日,停靠在三峽大壩上游秭歸縣沙灣水域等待過閘的船舶 新華社發 今年長江2號洪水平穩通過三峽大壩下游40公里的宜昌城區 通訊員周星亮攝 7月26日,三峽大壩靜待今年長江3號洪水到來 新華社發

每逢長江汛情,三峽大壩就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

三峽大壩對防汛的作用有多大?它是如何發揮作用的……從三峽大壩建成以來,這些問題就時不時在公眾的頭腦里閃現。

7月27日晚,“長江2020年第3號洪水”抵達三峽水庫,最大入庫流量達6萬立方米/秒。這是今年入汛以來,三峽大壩接受的第三次大考。回顧這三次洪水的來去之勢,通過水利專家的權威解讀,三峽大壩在長江汛期定海神針般的作用,更加令人印象深刻。

三次洪峰

三峽大壩巍然迎嚴峻考驗

進入7月以來,長江流域洪水不斷,防汛形勢逐步緊張。

7月2日,“長江2020年第1號洪水”在長江上游形成,長江中下游干流監利以下江段隨后全面超警。其中,湖口站最為驚險,在眾多圩垸破堤分洪之后,7月12日距離保證水位僅差1厘米,鄱陽湖湖區各站超保、超歷史,江西省損失較重。

數據顯示,1號洪水過境時,三峽水庫最大入庫流量為5.3萬立方米/秒,跟往年的常遇洪水差不多。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7月17日,三峽水庫入庫流量漲至5萬立方米/秒,再次達到洪水編號標準,“長江2020年第2號洪水”形成。

相比1號洪水,這輪洪水峰值高、洪量大,18日8時流量達6.1萬立方米/秒,峰值持續約18個小時才開始減退。

這一波“峰寬體胖”的洪水,導致三峽水庫水位快速上漲,最高時達到164.58米,超過三峽建庫以來汛期調洪最高水位163.11米,防洪庫容被占用大半。

7月21日8時,三峽水庫入庫流量退至3萬立方米/秒,2號洪水洪峰安然通過三峽大壩。

7月26日,長江委水文局發布消息稱,“長江2020年第3號洪水”在長江上游形成,預計27日晚,三峽水庫最大入庫流量為6萬立方米/秒左右。

昨日,三峽集團長江電力三峽梯調主任助理鮑正風表示,自2003年三峽工程蓄水發電以來,出現過兩次超7萬立方米/秒的洪水,今年已經發生的來水量,整體屬于正常范圍。

長江委水旱災害防御局局長胡向陽介紹,今年進入主汛期后,長江流域共發生9次明顯降雨過程,降雨量高居1961年以來第一位。據水文氣象部門分析,8月份長江上游干流偏北地區降雨偏多,長江流域的汛情仍然非常嚴峻。

五踩剎車

為下游防汛贏得喘息之機

面對超長的梅雨季和接二連三的洪水,三峽大壩的防汛作用有多大?

鮑正風告訴楚天都市報記者,自7月6日起,為減輕長江中下游地區防洪壓力,三峽水庫下泄流量連踩了5次“剎車”,從3.5萬立方米/秒降至1.9萬立方米/秒,有效避免了城陵磯站超保證水位。三峽水庫水位從145米升至155米,攔蓄了56億立方米的水量。

鮑正風解釋,三峽水庫有221.5億立方米防洪庫容。它主要通過三種方式發揮防洪作用:一是攔洪,確保長江中下游河道行洪安全;二是削峰,通過削減上游來的大洪峰,減少出庫流量,緩解下游的防洪壓力;三是錯峰,防止上游洪峰與下游洪峰遭遇。三峽水庫的防洪對象,主要是荊江和城陵磯地區。今年汛期,有了三峽攔蓄,荊江地區防洪壓力大大減輕。

長江流域的降雨規律是,隨著時間推移,降雨逐步往長江上游發展。7月下旬至8月上旬,三峽水庫還會迎來多輪次的洪水過程,不能一次性蓄水到過高的水位。一旦下游防汛形勢好轉,就會抓住有利時機,加大出庫流量,降低水庫水位,騰出庫容應對下一次洪水。

三峽工程的調蓄作用,主要是解決長江干流的防洪問題,三峽水庫即使泄洪,也不會對下游額外增加防洪壓力。比如今年1號洪水,洪峰流量5.3萬立方米/秒,三峽控泄3.5萬立方米/秒,削峰率超過三成,避免了沙市站水位超警戒。7月中旬,兩湖地區發生大洪水,三峽水庫通過錯峰攔洪30億立方米,使城陵磯站水位降低了0.2米,避免超過保證水位,長江中下游地區的防洪壓力也大為減輕。

三峽大壩的調蓄功能,為下游堤防應對和人員休整提供了很大的緩沖空間。來自三峽集團的信息顯示,今年入汛以來,三峽水庫已成功應對長江1號、2號洪水,共攔蓄水量146億立方米,相當于3.3個太湖,充分保障了長江中下游干流的防洪安全。

聯合調度

數十座水庫組成蓄洪集群

其實,長江流域的防洪調蓄,并非三峽水庫“單打獨斗”,而是以三峽為核心、多座水庫密切配合的“集群作戰”,專業術語叫“聯合調度”。

例如,應對今年1號洪水時,為了減少三峽水庫的入庫水量,三峽上游的金沙江、嘉陵江、岷江、雅礱江上的18座水庫,擰緊了各自的“水龍頭”,共攔蓄洪水30億立方米。

目前,整個長江流域納入聯合調度的控制性水利工程,已達41座,總調節庫容884億立方米。水利部每年都會編制以三峽為核心的長江流域水庫聯合調度計劃,當汛期洪水超過3萬立方米/秒時,水庫調度均由長江防總(長江水利委員會)或國家防總(水利部)負責。

長江流域共有3萬多個汛情實時監視站點,主要干支流均已覆蓋水文水情自動化監測網絡,加上三天內的較為可靠的天氣預報,因此,有關部門能快速準確地提前掌握上游洪峰的流量和時間,從而有效實現水庫群聯合調度。

記者從長江電力了解到,為全力支持長江中下游抗洪,三峽集團長江干流四座梯級電站——溪洛渡電站、向家壩電站、三峽電站、葛洲壩電站,持續減少下泄流量,共同攔蓄長江上游來水。

水利部水旱災害防御司副司長王章立介紹,今年7月以來,長江委已經發出50多道調度令,調度數十座水庫聯合攔蓄洪水。長江1號洪水通過期間,共攔蓄洪水100億立方米,相當于700多個西湖的水量。

通俗解讀

家里爆管之時備有大水桶

今年,長江沿線很多地區出現了比較嚴重的洪澇災害。期間,“三峽大壩泄洪導致下游汛情加劇”的傳言時有出現。

對此,三峽集團總工程師張曙光進行了駁斥。有網友對他的觀點進行了通俗解讀,稱三峽大壩的蓄洪、泄洪原理,就像一個人晚上要吃自助餐,中午就不吃飯一樣。

三峽在汛期泄洪,挑的都不是降雨量特別大的時間。降雨量很大的時候,它會先把上游來水蓄著,等到下游壓力緩解,再開始泄洪。

一個常識是:三峽水庫汛期泄洪產生的洪峰,通常不會超過天然洪峰。

關于三峽大壩的調節作用,三峽集團專家曾經打過一個生動的比方:家里水管爆裂時,水會一下子漫到各個房間——如同沒有水壩的長江流域;此時,如果有一個20升的膠桶接水,你就有時間關上房門,減小損失——如同有一些小水壩的流域;如果膠桶有200升,你還可以找來工具、修好水管,房間也不會被淹——三峽水庫,就相當于這個足夠大的水桶。

長江委副總工程師陳桂亞表示,經過70年的建設,長江中下游已經形成了以堤防為基礎,三峽水庫為骨干,其他干支流水庫、蓄滯洪區、河道整治工程等相配合的綜合防洪體系。因為三峽工程的核心作用,長江流域基本達到了防御1954年洪水級別的總體防洪標準。

但張曙光特別指出,三峽水庫只能保證長江中下游干流河道的防洪安全,而不能解決支流的洪水問題。他說,如果支流發生洪災或者城市嚴重內澇,主要得依靠支流上的水庫來調控,同時加強城市自身排澇設施建設。

晝夜堅守

他們必須解對每道水情題

萬里長江,太多的水會帶來災難;而在平時,每一滴水又都是大自然的饋贈。如何讓長江之水造福于民,是三峽人長期面臨的一道應用題。

“長江中下游汛情比較嚴峻,請問三峽水庫明日出庫流量數值是否已經確定?我們建議減到2.5萬立方米/秒。”前日晚11時許,長江電力梯調中心水資源部預報員王二朋,與長江委防御局值班人員聯系。此時,電話那頭仍在緊張會商。

由于電網特性,三峽電站次日的負荷計劃早已確定。如果出庫流量發生變化,王二朋和同事必須抓緊時間,根據新數據及時修正對應的負荷曲線。

面對今年嚴峻的防洪形勢,長江電力梯調中心水資源部的職工們,以“確保長江干流行洪安全高于一切”的原則,24小時緊盯水情,強化會商研判,精確預報水庫來水、精益編制負荷計劃、精準預測水庫水位、準確控制出庫流量。

“我們每天都要面對復雜的數學題,并且必須給出精準的答案。”梯調中心主任助理、水資源部主任鮑正風說。

三峽電廠員工彭亮亮介紹,入汛以來,部門同事每天巡檢累計行程達100多公里,上上下下爬的樓層加起來有600層。當入庫流量達到3萬立方米/秒時,他們會24小時在泄洪壩段值守,確保設備設施安全穩定運行。

晝夜交替,晨昏更迭,他們一直忙碌著、堅守著,24小時待命,隨時響應長江委的指揮調度。化用美劇《冰與火之歌》中的臺詞,就是:“我將生命與榮耀獻給防汛,今夜如此,夜夜皆然。”

關鍵詞: 最大洪峰三峽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友鏈交換

2014-2020  電腦商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京ICP備2022022245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