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能力評估怎么做 20多項指標確定老人能力水平

發布時間:2020-07-20 17:03:49  |  來源:北京晚報  

做能力評估有什么用?

目前,入住北京市各家養老機構的每一位老人,接受養老照護的第一步,都是進行能力評估。

多個項目的分數加起來,經過評估,就可以判定老年人的能力等級了,這分為能力完好、輕度失能、中度失能和重度失能4類。

而老年人能力等級的評定是制定養老護理方案的依據,不同的等級會享受到不同的護理服務。

比如不能自理的重度失能老年人,一切生活幾乎都依靠護理員協助完成;而輕度失能老年人,大部分生活是不需要護理員介入的,但是遇到上廁所、洗澡之類的事情,則需要護理員幫幫忙。

“阿姨,您能自個兒刷個牙嗎?”“我說三樣東西,您來重復一遍啊”……正在給老人做能力評估的劉琴,是北京懷柔幸福里養老中心的一名老年人能力評估師。她的手上拿著一份詳實的老年人能力評估表,一邊詢問一邊在相應的項目上打出分數。

近日,人社部向社會發布了包括“老年人能力評估師”在內的9個新職業,明確了“老年人能力評估師”的定義和主要工作任務,這是我國自《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2015年版)》頒布以來發布的第三批新職業。“這個工作到底是干啥的?”很多老年人對此感到新奇。老年人能力評估師作為一個跟養老生活緊密相關的新職業,受到社會的普遍關注。

老年人能力評估怎么做?

20多項指標確定老人能力水平

在北京懷柔幸福里養老中心,有一間專門的評估室,房間雖然不大,但布置得溫馨整潔,房間里設有桌椅、床鋪、洗漱池、樓梯、馬桶等設備,入住養老中心的老人會通過多個環節的測試完成能力評估。

新入住的王奶奶被請到了評估室。“阿姨,您能自個兒刷個牙嗎?”“可以,我自己能做。”王奶奶擠出牙膏,打開水龍頭,接了一杯水,慢慢地把牙刷伸進嘴里上下搖動著,刷牙的動作雖然緩慢,卻完全能夠獨立完成。老年人能力評估師劉琴在手里的評估表上給她打了10分。

“您上下樓梯我看看。”王奶奶自己扶著樓梯把手,很順利地走上去又走下來,不用他人攙扶,這一項,她也得了10分。

“阿姨,我說三樣東西,您來重復一遍啊,而且要記住了,待會兒我還要問您的。”“蘋果,手表,國旗”,王奶奶記得很清楚。劉琴暫時放下了這件事,遞給王奶奶一張紙和一支筆,請她畫一個時鐘,時間是10點45分。雖然形狀不太圓,但時針和分針的位置都標對了。“嗯,真不錯。”寫完這個,劉琴突然又轉回了剛才的話題,“現在您跟我說說,剛才咱們說的是哪三樣東西來著?”王奶奶努力回憶,把三樣東西都想起來了。看來,王奶奶的認知功能也不錯,同樣獲得滿分10分。

劉琴手里有一份詳實的老年人能力評估表,包含20多項內容。除了文化程度、婚姻狀況、居住狀況、經濟來源等基本信息之外,還有大量的信息是要靠能力評估師對老人進行評定、打分的。這包含日常生活活動評估、精神狀態評估、感知覺與溝通評估、社會參與評估等。

評估結果認可度如何?

家屬認可評級可能需要一個過程

正是因為老年能力評估的結果會決定老人在養老機構享受的護理等級,所以這對老年人及其兒女來說就顯得非常重要。

“這還涉及費用問題。老人住在養老院里,護理等級越高,費用也越高。大家都希望評定出的是一個比較低的等級。所以老人的兒女跟評估師發生矛盾的事情也時有發生。”

同樣是老年人能力評估師的魏曉桐告訴記者,就在前不久,她所在的養老院住進了老兩口,都已經80多歲了。她給兩位老人做完健康評估后,發現老爺子的情況略好,但老奶奶已經不能完全自理了,于是給老奶奶定了個一級照護的護理標準,但是老兩口的兒女卻怎么也不同意。

“我媽能自理,就算情況糟點兒,我爸也可以照顧她,不用一級護理!”兒女非要堅持按自理老人的標準來照顧老奶奶,養老中心只能與他們簽訂了風險告知書,按照他們的要求給老人制定了護理方案。沒想到,不到半個月,老奶奶就因為護理等級較低,身邊沒有護理員陪伴,走路時摔了一跤,導致骨折。這回,老人的兒女才明白健康評估的重要性,主動要求給母親提升了護理等級。

在進行老年人能力評估的過程中,魏曉桐還發現,阿爾茨海默病是特別容易被老人兒女忽視的一種疾病。老人記不住事了,家人會理所當然地把它歸因為“人老了,記憶力衰退了”。老人出現了嗜睡的情況,家人也會覺得,這是衰老的正常表現。“這些表現其實都是阿爾茨海默病的前兆。”魏曉桐說,阿爾茨海默病如今已成為一種高發的老年疾病,但起病時非常隱匿,老人可能會有反應遲鈍,不愛說話;記憶力下降,愛忘事;性情變化大等很多表現,但這些表現往往都被家人當作“正常衰老”而忽視了。像這種情況,如果經過健康評估,就要在護理方案里增加內容,比如給老人佩戴黃手環,以免老人走失;不能讓老人獨居,以免發生危險;要經常帶老人出去活動身體等。

如何成為一名評估師?

竅門就是會聊天

“養老照護的每一項服務,都是從評估開始的。”根據人社部對新發布職業的介紹,老年人能力評估師是“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生活活動能力、認知能力、精神狀態等健康狀況測量與評估的人員”。

老年人能力評估這項工作也需要一定的專業基礎,比如劉琴,已經從事養老服務行業多年,如今已是北京懷柔幸福里養老中心的院長;魏曉桐則是北京青年政治學院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出身。

如何才能成為一名優秀的老年人能力評估師?劉琴認為,竅門就是會聊天。“如果真的按照表格里標的那樣一樣樣去問老人,給他們打分,老人會有些反感,所以我們通常是在一個輕松愉快的拉家常式的談話場景里,完成很大一部分評估內容。”跟老人聊聊今天的天氣,過去的工作,兒女們的情況,這兩天的新聞,老人的意識水平怎么樣,聽力如何,溝通交流是否有困難……劉琴跟老人聊著天,手里的筆就悄悄地在表格上記下了分數。

“雖然過去也一直在做老年健康能力評估的工作,但現在這項工作被列為一種新職業,會讓我們覺得這項工作的社會認同度、公信力立馬提高了。”魏曉桐說。

關鍵詞: 老年人能力評估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友鏈交換

2014-2020  電腦商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京ICP備2022022245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