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我國已痛失6位兩院院士:均對國內物理、天文等多個領域做出巨大貢獻

發布時間:2021-03-25 09:02:39  |  來源:快科技  

3月22日有報道稱,中國著名的核動力專家、中國核潛艇第一任總設計師、核工業老領導、中核集團科技顧問、中國工程院院士彭士祿在京逝世,享年96歲。

彭士祿是中國著名的核動力專家,中國核動力領域的開拓者和奠基者之一,為中國核動力的研究設計做出了開創性工作。

截至3月,今年國內已經失去了6位中科院、工程院院士,他們大多是老一輩科學家、設計師,涵蓋了國內物理、天文、數學、核工程等多個領域。

1月28日,中科院院士王綬琯因病辭世,享年98歲。

王綬琯是中國天文學界的泰斗,我國射電天文的奠基人,曾任北京天文臺臺長。

20世紀90年代,王綬琯與蘇定強等共創“大天區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望遠鏡(LAMOST)”方案。國際編號3171號的小行星,被命名為“王綬琯星”,標志著他在天文領域的杰出貢獻。

2月5日,工程院院士、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教授沈忠厚在北京逝世,享年93歲。

沈忠厚是我國著名的油氣井工程技術專家、水射流專家、教育家,油氣井工程學科奠基人,從事高壓水射流理論與技術的研究工作,首次建立了鉆井工程中以井底巖石面獲最大水功率為目標函數的水力設計新方法和新理論,解決了世界級難題,助力我國石油開采技術躋身世界先進行列。

2月7日,中科院院士、高分子物理及物理化學家、南京大學教授程镕時在廣州逝世,享年93歲。

程镕時早年從事高分子分子表征和溶液粘度的研究,提出一系列應用廣泛的公式和團簇理論。曾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等。

3月2日,中科院院士、著名數學家、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員周毓麟在北京去世,享年98歲。

周毓麟是我國核武器設計中數學研究工作早期的主要組織者和開拓者之一,為我國核武器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3月12日,中科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國家天文臺研究員周又元在北京逝世,享年82歲。

周又元主要從事類星體和活動星系核的研究,同時涉及宇宙學和宇宙大尺度結構等的研究。他是我國最早進行這類研究的學者之一,并創建了相應的研究團組。

關鍵詞: 院士 物理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友鏈交換

2014-2020  電腦商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京ICP備2022022245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