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晚間,快手正式向香港聯交所遞交IPO招股書,啟動了港股上市之旅。
招股書顯示,2017-2019年,快手收入從83億元上升至391億元,今年上半年達到253億元,但同時一直面臨巨額虧損,2019年股權持有人應占虧損196.2億元,今年上半年更是多達680.91億元。
在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計量下,2019年經調整利潤13.47億元,2020年上半年凈虧損63.48億元。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680.91億元虧損看起來是天文數字,但其實很容易造成誤解,因為它與2019年美團點評虧損1155億元的邏輯一致,是在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由于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的公允價值變動導致。
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實際上是向股東的一種借債,在財務上被計入金融負債,它帶來的公允價值的虧損高,反而證明企業增長性好,能給股東帶來大幅資本回報。一定意義上說,這種“虧損”越多越好,說明投資人看好公司的長期發展。
實際上,快手上半年的虧損額為63億元,但這也不是因為業務下滑,更多來自主動投入的推廣、人才引進、研發基地等。
其他數據方面,截至2020年6月30日,快手中國應用程序、小程序平均日活躍用戶3.02億、月活用戶7.76億,日活用戶在快手應用的日均使用時長超過85分鐘,日均訪問快手應用超過10次。
快手的大部分收入來自直播業務,2017、2018、2019年占比分別為95.3%、91.7%、80.4%,2019年上半年和2020年上半年占比分別為86.9%、68.5%。
今年上半年,快手直播平均月付費用戶6400萬,平均每位用戶貢獻收入45.2元。
2017年、2018年、2019年,快手研發支出分別為4.77億元、18億元、29億元,占總收入的5.6%、8.6%、7.5%。2019年上半年和2020年上半年分別為13億元、23億元,占總收入的7.5%、8.9%。
快手在風險提示中表示,業務受到高度監管,并且面臨來自在中國運營內容社交平臺、線上營銷業務、電商平臺的互聯網公司的重大競爭。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