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消費者在選購手機時會關注非國行版的機型,原因可能是一些地區版本的機型相對于國行版來說,價格更加低廉,還可能是因為希望擁有目前國行沒有的品牌或型號。另外,對于計劃未來將會在某個地區長期工作或生活的人來說,購買一臺更加符合當地網絡及服務的手機,也會更加方便。
4G 時代智能手機技術的完善,已經給不少人培養出了手機均具備支持全球頻段的思維定勢,然而進入 5G 時代后,頻段又再次成為了喜歡購買國際版手機的消費者所苦惱的問題,因為并非隨便買一臺 5G 手機就能適用于全部運營商的 5G 網絡。
4G 手機基本可以隨便買
首先,如果還是選擇購買一部 4G 手機的話,例如不少人還是喜歡選擇購買港版的 iPhone SE,原因是價格略低,還多一個 eSIM 功能,甚至國內的大神還成功實現將實體 SIM 卡焊接到 eSIM 板子上的操作。絕大多數情況下,手機都能完全兼容現有的國內網絡,三大運營商的用戶均可正常使用。
然而,如果是美版或歐版機型就需要注意,尤其是不少軟件開發公司,或個人所喜歡的 Google 親兒子系列,歐版會存在著不兼容現有中國移動 TD-LTE 網絡的問題,另外,如果想使用中國電信的網絡,也需要對手機的系統進行二次修改,才能正常使用。對于中國聯通的用戶來說,由于頻段、制式均與全球絕大多數運營商一致,所以完全可以放心使用。
5G 手機的最佳版本—港版
對于 5G 手機而言,目前最佳的版本無疑是港版,例如三星手機,無論是 Galaxy S20 系列,還是折疊屏 Galaxy Z 系列,港版在價格上相較國行有著巨大的優勢,也同樣能夠享受全國聯保。在 5G 頻段的支持上,則支持目前國內三大運營商的 5G 網絡。
另一個售價上更加有優惠的版本是韓版,但在網絡的支援上,僅支持中國聯通、中國電信的 5G 網絡,畢竟中國移動目前采用的 2.6GHz 頻段,在國際上還較為少見。另外,由于手機廠商在海外市場中,普遍開始選擇實體 SIM 卡 + eSIM 的雙卡雙待解決方案,所以韓版機型的實體卡槽只有一個,對于國內用戶來說也就意味著在使用中只能使用單卡。
美版的 5G 機型在頻段上就需要仔細辨別,早期的一些 5G 手機甚至僅支持毫米波頻段,如果在國內使用,僅僅就是一部略顯厚重的 4G 手機。今年發售的大量 5G 機型則開始兼容支持 Sub-6GHz 頻段與毫米波頻段,但是 Sub-6GHz 頻段與目前國內的 5G 頻段并不一致。不過,如三星 Galaxy Note 20 系列的美版機型,目前已經加入了對于 n41 頻段的支持,這也就意味著可以支援目前的中國移動 5G 網絡。
毫米波現階段別考慮,未來歐版有戲
對于未來一定會部署的毫米波頻段,目前在售國行手機均不支持該頻段,但是 2020 年的不少韓版、美版、日版機型已經開始支持毫米波。根據統計顯示,目前已經有 17 款 5G 終端支持毫米波頻段,年底預計會到 20 款以上,其中包括了三星、摩托羅拉、華為、LG、一加、中興等品牌。
那么,問題就在于如果當下購買一款內置毫米波頻段的機型,屆時國內 5G 毫米波頻段開通后,能否使用呢?目前來看答案是否定的,因為毫米波頻段也極大可能不一致。
目前,國內毫米波試驗頻段為 24.75GHz-27.5GHz,也就是 n258,該頻段與目前國外的毫米波頻段并不相同。例如,美國正在商用的毫米波頻段為 Verizon 的 28GHz、AT&T 的 39GHz、T-Mobile 的 28GHz 與 39GHz,也就是 n260 與 n261。日本拍賣的毫米波頻段為 27.4GHz-29.5GHz,韓國拍賣的毫米波頻段為 26.5GHz-28.9GHz,屬于 n257。不過,有消息稱,美國未來也將會使用 26GHz 的毫米波頻段。
預計會在未來與國內毫米波試驗頻段兼容的是歐版機型,歐盟優先選擇 24.25GHz-27.5GHz、40.5GHz-43.5GHz 作為 5G 毫米波頻段。其中意大利拍賣的 26.5GHz-27.5GHz,兼容 n258。德國將分階段規劃 24.25GHz-27.5GHz 用于 5G 業務。英國也決定在 26GHz 頻段實現頻譜共享,用于 5G 室內覆蓋。也就是說,未來歐版支持毫米波網絡的 5G 機型,將具備兼容國內毫米波網絡的可能性。
最后,不妨來總結一下,如果是購買 4G 手機,基本可以隨便買,但中國移動用戶需要留心一下。如果是購買 5G 手機,現階段暫不用考慮毫米波的問題,從對于 Sub-6GHz 的支援程度上來看,港版是首選,韓版具有不錯的性價比。未來,一旦毫米波正式部署,歐版機型可能會成為市場中的香餑餑。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