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召開的 “GSMA Thrive· 萬物生暉 --- 毫米波”論壇上,中國聯通網絡技術研究院副院長遲永生表示,隨著毫米波的發展,5G 通信基本架構將采用低頻段 + 毫米波頻段相結合的通信手段。在他看來,毫米波技術更加適用于 “三大場景”,而且從運營商角度來看,毫米波技術目前依然存在三大挑戰和痛點。
毫米波適用 “三大場景”
5G 具有高速率、大帶寬、廣連接三大特點,成為新一代信息社會的核心能力,促進融合創新并帶來更多新應用和場景,進而改變著社會。
5G 網絡的發展是包括技術硬件和應用兩個方面協同發展。隨著高容量、高速率、低時延業務發展,業務對于通信網絡提出更高需求,特別是以視頻為基礎的機器視覺、AR/VR、游戲等業務,對網絡提出了更高帶寬需求。
“現有 Sub-6G 通信系統頻段是有限的,通信頻段必然向毫米波方向延伸。”遲永生指出,毫米波頻段的資源非常豐富,窄波帶寬可以達到 400-800Mhz,無線傳輸的速率可以達到 10Gbps,可以為 5G 系統帶來更大通信能力和應用空間。
我國政府已經為毫米波分配了試驗頻段,當前各個運營商均啟動了相關的試驗。遲永生相信,隨著毫米波的發展,5G 通信基本架構將采用低頻段 + 毫米波頻段相結合的通信的手段。
在遲永生看來,“毫米波的發展機遇與挑戰并存。”
在機遇方面,毫米波迎來國家政策利好。新基建政策頒布后,我國 5G 加速發展,毫米波產業也將伴隨著新基建建設快速發展。同時,在工信部關于加快 5G 發展的要求中明確提出了積極開展 5G 毫米波的測試驗證工作,要加快推動產業鏈的發展。此外,毫米波在經濟上將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GSMA 發布經濟預測報告顯示,到 2030 年毫米波頻段為中國帶來 1000 億美元以上的經濟的效益。
同時遲永生指出,“當前美國、日本、韓國在毫米波以及產業鏈發展方面應該說前行了一步,我國在毫米波的關鍵技術、核心器件、芯片方面有待于進一步加快、完善和提高。”
毫米波存在著大帶寬、高速率優勢,但也由于高頻段原因,存在傳播信號比較大的劣勢。在充分分析毫米波系統特點的基礎上,遲永生對毫米波可能應用場景進行了梳理。在他看來,毫米波非常適合 “三大場景”。
首先,毫米波可以用于 A 類場景的熱點覆蓋。“在品牌價值區,通過部署毫米波,提供超高質量的服務,提升形象和品牌的價值。在高流量區域,可以通過毫米波部署進行精準覆蓋分流,解決一些熱點流量問題。在具體組網方式方面,可以采用高低頻混合組網將毫米波和 Sub-6G 相結合,凸顯毫米波帶寬的優勢。”
其次,毫米波可以用于專網服務。毫米波與行業專網相結合可以為行業應用提供區分于公網頻點靈活的帶寬專網服務,尤其是 5G 毫米波與 MEC、AI 技術的結合,將給行業帶來廣泛和革命性的應用。“由于毫米波系統具有大帶寬、低時延特點,與 MEC 結合可以更好釋放 MEC 技術,同時 MEC 也可以為毫米波疊加豐富多樣的增值業務,為毫米波網絡賦能。”
此外,毫米波可以用于無線回傳回傳鏈路。“毫米波可以在相同面積實現更多天線陣列布防、波束能量更集中。并且 5G 毫米波系統可以提供高達 800MHz 帶寬、10Gbps 的系統峰值速率,使毫米波可以作為無線回傳鏈路,解決一些場景無法布放光纖或布放光纖代價過高的問題。”
作為冬奧會唯一運營商的合作伙伴,中國聯通提出三大智慧場景,服務六類人群的智慧冬奧應用方案。遲永生表示,中國聯通綜合運用毫米波等多種技術手段,打造超大帶寬,無線場館,更好地為觀眾媒體轉播者、賽事組織者和參與者提供優質的觀賽體驗,完備服務保障,滿足冬奧組委關于網絡新技術方面的要求。
據遲永生透露,“中國聯通現在已經與冬奧組委就毫米波在智慧場館的應用展開了深度的合作,熱點區域提供綜合解決方案,解決類似于 4K/8K、高清轉播等各種新業務需求。”
破解毫米波發展 “三大痛點”
遲永生指出,在毫米波發展和應用方面,從運營商的角度來看存在三大挑戰和痛點。
首先是產業鏈的成熟問題。目前毫米波的產業鏈相對國外還是比較薄弱,核心技術、核心器件國產化程度比較低;毫米波系統標準化工作也有待于完善;而且能力與預定目標相差較大,相對于 Sub-6G 的優勢不明顯。
“毫米波產業鏈成熟度和毫米波相對于其他頻段的技術優勢影響著毫米波部署場景和部署的規模。”遲永生指出,毫米波需要更多技術和方案創新提高毫米波系統的能力。
對此,中國聯通提出了大帶寬、上行幀結構和靈活幀結構方案,根據 5G 行業應用突發性情況,進行上下行分結構快速調整,滿足 5G 行業差異化上下行應用需求,也可以有效應對演唱會、體育場館等對上行帶寬突發需求較多的場景。
其次,毫米波能力還處于功能和性能的驗證階段,進行業務和組網能力驗證。從行業發展角度來看,遲永生建議進一步聚焦業務能力,明確毫米波應用場景,從融合組網角度對毫米波業務能力進行驗證,凸顯毫米波業務能力綜合優勢,促進網絡部署和產業發展。
最后,頻譜發放將決定毫米波應用部署時間節點,也將影響毫米波部署節奏和規模。在頻譜規劃和發放方面,遲永生建議應統籌考慮通信產業的發展,為運營商分配毫米波頻段,也就是說最好有運營商統籌建設毫米波。
“一方面毫米波和 Sub-6G 的頻譜由運營商統一建設可以提高整個頻譜資源利用率,保證 5G 產業完整性,將 5G 做大做強;另一方面運營商在頻譜規劃、部署、運營、應用方面具有多年經驗和優勢,可以做到有效監管,減少對其他頻譜干擾,保證頻譜安全。”
一直以來,中國聯通積極推動毫米波產業發展,不僅向業界發布了毫米波的技術和應用的情景,也聯合行業合作伙伴在新技術研究、新生態構建、新標準體系、新設備的研發等方面共同開展合作,加速推進毫米波產業鏈發展。
“5G 及后 5G 時代,通信業務需求與之前相比將會更加多樣化,帶寬上行需求日益凸顯,這就需要更靈活資源配置和協同融合網絡。”遲永生表示,中國聯通持續推進毫米波技術和方案創新。
實際上,中國聯通在業內首次提出基于上行增強的毫米波幀結構配比方案和靈活幀結構方案,用以滿足未來差異化上下行業務需求。后續,中國聯通將與行業伙伴一起持續開展方案落地驗證工作。
“毫米波是 5G 新基建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運營商滿足行業能力和要求的必要手段。”遲永生最后強調,中國聯通將發揮運營商產業引領作用,以科技冬奧為切入點,通過一些試點試驗在業內率先形成產業生態,帶動國內毫米波產業鏈發展,展示中國通信行業硬實力。
關鍵詞: 中國聯通遲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