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造車最新進展:有望搭載全新的激光雷達技術

發布時間:2021-02-23 09:06:53  |  來源:雷鋒網  

在造車上,蘋果又傳來新消息。

2 月 20 日據彭博社報道,蘋果正與多個激光雷達供應商談判中,期望獲得更為前沿的激光雷達技術,以領先同賽道競爭對手 4-5 年。

同時,蘋果有可能采用高度定制的傳感器套件,從目前激光雷達等傳感器成熟度及商業落地可用性方面估量,這一可能會讓蘋果汽車的推出時間順延數年。

然而,就在這一消息傳出前兩天,蘋果汽車項目高級經理、傳感器總負責人本杰明 · 里昂離職,轉身加入商業航天創業公司 Astra 擔任總工程師。

核心人物出走,汽車制造合作商仍未確定,蘋果造車困難重重。

蘋果造車不易

在造車上,盡管蘋果不缺資金,但不代表就能加快研發進度。

自 2021 年以來,蘋果造車動作頻頻,不斷傳出與多家公司談判合作的消息。

然而,蘋果多方談判一個多月以來,始終沒有確認的合作廠商出現。

整車方面,蘋果先后與現代、日產商討為蘋果組裝汽車,蘋果甚至計劃為現代集團旗下的起亞汽車投資近 36 億美元用于生產設施建設和汽車開發等工作。

但是,現代與日產都因不同原因中斷了與蘋果的商討。

前者因為提前對外透露與蘋果的談判細節,蘋果對其行為感到 “不安”主動暫停與現代關于組裝蘋果汽車的談判;后者則因為不愿成為蘋果汽車的代工廠拒絕與蘋果合作。

蘋果提供半導體、軟硬件、電池等技術,通過代工生產產品是其一貫作風,在蘋果汽車上也是如此。

據日本《日經新聞》報道,蘋果正與至少 6 家汽車廠商談判生產蘋果汽車的事宜。

即便蘋果潛在組裝廠商眾多,但在最終合作上仍有難度。

畢竟,在蘋果如此強勢的品牌前,汽車廠商們的話語權較小,在談判時爭取的利益不多。

另外,對于一家獨立的汽車品牌來說,大量生產其他品牌,特別是蘋果品牌會讓公眾對其產生代工廠的印象,對于汽車廠商的企業形象不利。

除此之外,日后蘋果與代工汽車廠商也將成為電動汽車行業的競爭對手,在同一領域進行正面對抗。

因此對于汽車廠商來說,與蘋果合作不是一件容易敲定的項目。

如果沒有汽車廠商愿意為蘋果生產汽車,蘋果選擇 “老伙伴”富士康的幾率大嗎?

在造車能力上,富士康近年來不斷在電動汽車生產上布局,已經有能力組裝電動汽車。

1 月 13 日,富士康與吉利組建合資公司,將為全球汽車及出行企業提供代工生產及定制顧問服務,包括但不限于汽車整車或零部件、智能控制系統、汽車生態系統和電動車全產業鏈全流程等,同時導入 ICT(信息與通信技術)分工模式。

去年,富士康發布了 MIH 開放平臺。該平臺通過整合軟硬件,可降低造車難度和資金要求。并且,富士康在 2 月 20 日宣布將在今年下半年推出基于該平臺生產的車型。

這樣來看,富士康是愿意且有能力為蘋果代工造車。

即便如此,蘋果選擇富士康的幾率很低。

據 CNBC 消息,蘋果在為蘋果汽車選擇合適的汽車廠商時,其中一個標準是有能力在北美生產汽車的成熟汽車制造商。

而富士康在北美只有一家發展不順的工廠,并且富士康沒有豐富的造車經驗,因此蘋果選擇富士康等專業代工廠的幾率不大。

如果讓蘋果自建工廠造車,可能性會更低。

自建工廠是一項重資產項目,除了投資巨大外,缺乏造車經驗的蘋果在生產電動汽車時也將面臨諸多困難。

因此對蘋果來說,最佳選擇仍是按照當前計劃,尋找愿意為蘋果生產電動汽車,且愿意分享技術的汽車制造商。

不過,愿意接受如此條件的汽車制造商,可能寥寥無幾。

蘋果汽車的預測

除了不斷與汽車制造商談判外,近期蘋果還積極在多個硬件上與廠商溝通。

在顯示器上,蘋果與臺積電合作開發 micro OLED 顯示器。

與其他顯示器不同的是,micro OLED 顯示器直接內置于芯片晶圓上,因此更薄更小更節電。據悉,蘋果計劃在即將發布的 AR (增強現實)設備中應用這項技術。

另外,蘋果還與臺積電合作,將以 7 納米制程的 A12 Bionic 處理器為基礎,開發蘋果汽車的自動駕駛汽車芯片。

通過蘋果與汽車上下游產業鏈合作的消息,我們可以從中一窺未來蘋果汽車的模樣。

據 CNBC 此前報道,蘋果的首款汽車將是一輛完全自動駕駛汽車,造車計劃或將從企業服務進入個人消費。

一位了解蘋果造車計劃的人士稱,“這些將是自動駕駛的電動汽車,設計為在沒有司機的情況下運行,專注于最后一英里”。

據悉,蘋果將首先進入送餐車、自動駕駛出租車等企業服務產品,接著過渡為個人消費產品。

在新智駕看來,蘋果首先進入企業服務的可能性較小。

目前,市面上已出現多種無人駕駛送餐車,低速場景下易實現商業化吸引了許多廠商進入,市場份額已被各廠商占據。

在自動駕駛出租車上,Waymo 去年 10 月已全面開放完全自動駕駛出租車業務,Waymo 們的先發優勢已在,留給蘋果汽車的機會不多。

更何況,目前自動駕駛低速 / 高速場景都已有眾多廠商競爭,若干年后才推出的蘋果汽車難以與占山為王的廠商們競爭。

最后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蘋果產品一向高昂的價格也是企業選擇蘋果汽車的阻力,畢竟降本增效是企業營收的通用原則。

隨著未來完全自動駕駛的法律出臺完善,在新智駕看來,蘋果汽車完全有理由直接面向個人消費市場。

縱觀蘋果汽車的相關專利,我們也不難看出蘋果著重打造的是面向個人市場的電動汽車。

在蘋果申請的汽車專利中,絕大部分是在細節處大膽創新,注重提升乘車體驗。

例如,可能應用于蘋果汽車的 AR 技術,可在前擋風玻璃和多個透明玻璃表面融合實際道路情況,以實現地圖和導航功能。

在 VR 技術上,蘋果汽車或將給用戶帶來車身更大,安全性更高的駕駛體驗,同時可減少車窗數量,甚至沒有車窗。

在安全氣囊上,蘋果汽車的座位設計為乘客對坐,因此蘋果將安全氣囊安放在安全帶及車頂。

加入諸多黑科技的蘋果汽車,顯然不是企業面向大眾提供服務的候選產品。

新智駕總結

即便蘋果真的造出車,在銷售上也是一件難事。

知名分析師郭明錤曾透露,蘋果汽車將定位非常高端,售價與零組件成本將明顯高于普通電動汽車。

高達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電動汽車,注定了只有少數群體才能負擔。

不過,如果蘋果汽車真的加入不少顛覆性的科技創新,或將再一次引領行業變革,其電動汽車的出現也將有更加深遠的意義。

蘋果汽車的核心技術早已備好,剩下的只能交給時間。

畢竟相較于其他主機廠,蘋果汽車只是走在他們早已走過的路上而已。

目前來看,蘋果造出車易,造好車難。

關鍵詞: 蘋果 汽車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友鏈交換

2014-2020  電腦商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京ICP備2022022245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