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可怕了!30人靠騙取個人信息獲利800萬 全國受害者超6億人

發布時間:2021-01-26 11:10:59  |  來源:雷鋒網  

這可能是迄今為止范圍最大的個人信息販賣案了。

30 人利用境外聊天軟件和區塊鏈虛擬貨幣收付款,共販賣個人信息 6 億余條,涉及 10 多個省市,且販賣信息中包含數據種類繁多,涉及姓名、身份證號、聯系方式、家庭住址、銀行流水等眾多信息,獲利 800 余萬。

此消息一出,網友們都不淡定了:

我直呼好家伙,販賣了幾乎半個國家的個人信息,太可怕了。

不用懷疑我也是其中之一。

還有網友悲哀的表示:我簡單的算了下,6 億條公民個人信息,獲利 800 萬,我的個人信息還不到一分錢,互聯網時代,我的個人信息哪里還有隱私?

不過,更多網友關心的還是這個犯罪團伙是如何騙取 6 億條公民信息的?

你的個人信息是如何被交易的?

據錦江丹陽警方介紹,這個犯罪團伙是通過境外聊天軟件 Telegram 販賣公民信息的。

我們先來看一下 Telegram 是什么來頭?

根據百度百科的介紹,Telegram 是一款跨平臺的即時通訊軟件,用戶可以相互交換加密與自毀消息,發送照片、影片等所有類型文件。它與 WhatsApp 等軟件功能類似,允許一對一聊天和群聊,但還允許公眾人物建立“頻道”,向關注者廣播,加入公共群聊的人數可以多達 20 萬。

該軟件由俄羅斯兄弟尼古拉?杜洛夫和帕維爾?杜洛夫于 2013 年創辦,后者還是俄羅斯知名社交網站 Vkontakte 的創始人。2018 年 3 月,Telegram 稱其月活用戶已達 2 億。

值得注意的是,這個軟件是繼 Parler 下線后川粉們的“聚集地”。

根據英國《每日電訊報》1 月 11 日報道,特朗普的線上支持者正涌向 Telegram,后者 10 日成為了美國下載量第二大的應用程序。

根據數據公司 Sensor Tower 的消息,從國會大廈騷亂 6 日發生到 10 日,Telegram 在美國的安裝次數約為 54.5 萬次,幾乎是一周前同期的三倍。在 Parler 周一“下線”之前,該平臺已經有帖子敦促用戶改用 Telegram。

Apptopia 的數據則顯示,Telegram 在美國擁有約 700 萬月活用戶。10日 ,它的日下載量從平時的約3.4萬至6萬次,飆升至逾 13.3 萬次。

除此之外,這款境外聊天軟件自 2015 年以來,一直難以逃脫 “為恐怖分子提供庇護所” 的指控與質疑。

2015 年巴黎恐怖襲擊之際,因被指控恐怖分子正是利用其加密通訊指揮交換彼此行動,Telegram 為此封殺了幾個 ISIS 私密小組以及 78個相關公共宣傳頻道。但在清理 ISIS 公開頻道的額外聲明中,該公司仍然表示:

“雖然我們確實屏蔽了恐怖分子(如 ISIS 相關的)機器人和頻道,但我們不會屏蔽任何一個和平表達異見觀點的人。”

2018 年 4 月,由于 Telegram Messenger 拒絕向俄羅斯情報部門 FSB 提交用戶的加密秘鑰被俄羅斯封殺。

此前,大批亂港分子使用具有加密性的 Telegram,通過多個聊天群組在非法集會中“迅速動員”,這些群組通常任何人都可以訪問,參與者使用假名。

嗯?我似乎發現了什么?

再來看下搞錢方式。

根據警方的介紹,犯罪團伙是利用虛擬貨幣交易的。

但這里要注意的一點是,區塊鏈不等于虛擬貨幣。

提到區塊鏈一定離不開比特幣,那么區塊鏈和比特幣的最大區別是什么呢?簡單來說,區塊鏈是記賬本,而比特幣就是錢。

按照現在的市值,一個比特幣就相當于 3.3 萬美元。

所以,你知道犯罪分子為什么會盯上虛擬貨幣了吧,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為了搞錢。

其次,警方并未披露此次個人信息販賣案究竟是因個人隱私泄露還是犯罪分子利用區塊鏈的概念進行詐騙。

個人隱私泄露的原因不外乎三種:

黑客入侵企業數據庫;

個人設備被植入木馬病毒;

內部人員里應外合出賣數據。

那么,如果犯罪分子使用的是更高級別的騙術呢?比如利用區塊鏈的概念拉你入局。

區塊鏈詐騙套路多

區塊鏈詐騙出現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傳統的騙術已經騙不過大多數人了,甚至還有可能被大媽罵到精神崩潰。

俗話說得好,萬事不決,量子力學。

傳統項目已經滿足不了騙子們的需求,現在都是披著高科技的皮,尤其喜歡用「量子」、「納米」、「區塊鏈」這些概念。

無論你是什么身份,多數人總有成功的欲望,且存在知識盲區。而騙子們往往利用的就是這點。

同時,虛擬貨幣本身又存在一些神秘感,也因此吸引了不少人關注,畢竟誰都想過一夜暴富這種美夢。

值得注意的是,這個犯罪團伙是 2020 年 5 月被警方發現的,直至落網警方用了六個月的時間,目前還暫未公布該團伙具體的作案時間。截止案發,全國數十個城市已有 6 億個人信息被販賣,那么,如果時間更長,那么,后果將不堪設想。

事實上,近幾年,利用區塊鏈實施詐騙的也不在少數。

2019 年初,鹽城市公安局在日常網絡巡查中發現一個名為“PlusToken”的平臺疑似搞網絡傳銷,隨即成立專案組。

警方查明:自 2018 年 5 月至 2019 年 6 月,陳某、丁某、彭某等人架設搭建“PlusToken”平臺,發展會員 200 余萬人。

除境內會員外,還有不少境外會員,層級關系高達 3000 余層。

在一年時間里,這個平臺吸收會員比特幣、以太坊幣等數字貨幣 948 萬余個,按當時市場行情計算,折合人民幣總值 500 多億元。

其中大部分數字貨幣被用于發放會員“拉人頭”獎勵,還有部分被變現用于陳某、丁某、彭某等人日常開銷和個人揮霍。

這也是國內首起利用區塊鏈技術、以數字貨幣為交易媒介的特大跨國網絡傳銷犯罪案。

僅 2019 年,全國共關閉境內新發現的虛擬貨幣交易平臺 6 家,分 7 批技術處置了境外虛擬貨幣交易平臺 203 家,通過兩家大的非銀行支付機構,關閉支付賬戶將近萬個,微信平臺上關閉宣傳營銷小程序和公眾號接近 300 個。

這數字不可謂不大。

此前,澎湃新聞還據此采訪了銀行相關人員總結出了四大騙錢套路:

套路一,將“區塊鏈”“去中心化”“開放源代碼”等技術宣稱為自家虛擬幣的技術構造;

套路二,編造故事、設計模式吸引投資者眼球;

套路三,涉眾詐騙特征明顯,兼具多種違法犯罪特征;

套路四,交易平臺服務器放置在境外,境內行騙、境外數錢,為提前跑路做好準備。

總之,各種一夜暴富的神話背后都有可能藏著騙局。

但不管是區塊鏈還是其他什么高大上的名詞也好,都是新瓶裝舊酒。

但直到今天,上當受騙的人依然很多。所以我們要搞清楚的是,騙到人的不是騙局本身,騙局本身往往并不復雜。真正蒙蔽受騙者的,是讓他們不相信這是個騙局的技巧。

也許,這世界上沒有不被騙的人,只有還沒被騙的人。我們不過是騙子織就的那張大網里的,漏網之魚。

關鍵詞: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友鏈交換

2014-2020  電腦商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京ICP備2022022245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