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特斯拉公司(TeslaInc.)和華爾街將 2020 年定為美國汽車工業決定轉向電動汽車領域的一年。
日前,特斯拉市值已飆升至 6000 億美元以上,這個曾經一度搖搖欲墜的初創公司一躍超過了全球五大最暢銷汽車制造集團的市值總和。上周五,特斯拉股價在萬眾期待的標普 500 指數成份股之前,在瘋狂交易中升至歷史高點。
2021 年,所有的跡象都表明,汽車行業將加速完成電氣化轉型。這一轉折點與福特汽車公司(Ford Motor Co .)推出 T 型車裝配線,或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2009 年破產一樣具有歷史意義。
就在特斯拉崛起的同一年,激進的對沖基金和其他投資者加大了企業應對氣候變化的壓力。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諸多投資者認為,內燃機(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簡稱 ICE,行話叫 “冰”)長達一個世紀的主導地位將在十年內走向終結。
從倫敦到北京,再到加州,各國政治領導人都支持最早在 2030 年開始逐步淘汰純內燃機汽車的計劃。降低溫室氣體排放的政策壓力削弱了對內燃機進行進行重大新投資的行業邏輯。在美國、英國、德國、法國、日本和其他國家,成千上萬的制造業工作崗位與內燃機息息相關。
2020 年,還有其他一些強大的力量也動搖了汽車行業的現狀。新型冠狀病毒的流行奪走了汽車制造商們用以向電動汽車有序轉型的資金和利潤。中國從疫情中迅速復蘇,對行業投資產生了更強大的吸引力。
消費者會參與進來嗎?
今年,通用汽車首席執行官瑪麗 · 巴拉(Mary Barra)和其他業內高管開始積極響應億萬富翁埃隆 · 馬斯克(Elon Musk),他們稱電動汽車電池成本可能很快就會與內燃技術持平。不過,消費者,尤其是來自美國的消費者是否準備告別以石油為燃料的皮卡和 SUV,還有待觀察。
目前,美國最暢銷的汽車仍然是大型的燃油皮卡車。在新冠疫情大流行迫使工廠在春季停產之后,消費者們對這些汽車的需求推動了底特律汽車制造商的復蘇。
經紀公司伯恩斯坦(Bernstein)在一份報告中寫道,最好的電動汽車和電池制造商最早可能會在 2023 年推出與內燃機成本相當的車型。
伯恩斯坦的汽車分析師寫道:“2030 年,電動汽車(BEV)將終結 “冰時代(ICE)”。”他們使用的是內燃機(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和電動汽車(Battery Electric Vehicle)的行業首字母縮寫。
整個行業向電動汽車的轉變,同時也在加速推動汽車向數字化機器的平行轉型。這些數字化機器的主要目的是為用戶提供豐富的視覺顯示和自動駕駛系統等功能軟件。像戴姆勒公司(Daimler AG)這樣擁有百年歷史的制造商正在爭相招聘程序員和人工智能專家。
對于汽車來說,管理自動駕駛系統、電池供電和進出車輛數據流的軟件能力,正在取代馬力,成為衡量汽車工程成就的新標準。
特斯拉使用智能手機風格的無線軟件升級曾經是這個硅谷品牌的一大特色。2020 年,美國最暢銷的車型福特 F-150 皮卡(Ford F-150 pickup)也被重新設計,以提供云端軟件更新,此后,這項技術似乎成為了汽車行業的主流。
新冠疫情與中國崛起
在最好的情況下,傳統的內燃機汽車在向電動、軟件密集型汽車轉型時,將面臨巨大的成本和勞動力中斷。然而,新冠疫情帶來的經濟沖擊,迫使制造商們的資金和時間大大減少,一切雪上加霜。
咨詢公司 IHS Markit 預測,直到 2023 年,全球汽車產量才會再次達到 2019 年的水平。到 2023 年,如果行業產量保持在 2019 年的水平,汽車制造商本可以生產的汽車數量將減少 2000 萬輛。
標致集團(Peugeot SA)首席執行官卡洛斯 · 塔瓦雷斯(Carlos Tavares)表示:“只有具備達爾文主義精神的企業才能生存下來。”在合并完成后,他將領導標致和菲亞特克萊斯勒(Fiat Chrysler)繼續前行。
這場全球大流行也凸顯了中國對于汽車行業未來的重要性。中國從新冠肺炎疫情中迅速復蘇,促進了其龐大市場對汽車投資的吸引力。
目前,中國政府正在逐漸減少對石油的依賴,這一政策使得汽車制造商將投資轉向電池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汽車,并將設計和工程活動從名古屋(Nagoya)、沃爾夫斯堡(Wolfsburg)和底特律(Detroit)等傳統中心重新轉移到中國的城市中。特斯拉表示,將在中國建立一個設計和研究中心。
戴姆勒公司(Daimler AG)首席執行官奧拉 · 凱勒紐斯(Ola Kaellenius)在 10 月份的一次視頻通話中直言不諱地表示:“我們需要審視我們的生產足跡,并在合理的地方調整生產。去年我們在中國銷售了大約 70 萬輛乘用車。第二大市場是美國,擁有 32 萬至 33 萬輛汽車。”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