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入局智能汽車市場:適配汽車產業的發展和升級

發布時間:2020-09-30 16:47:56  |  來源:雷鋒網  

華為,在汽車領域的打法和定位逐漸清晰。

2019 年,華為首次參加上海車展,提出的定位是增量部件供應商,以 ICT 技術適配汽車產業的發展和升級。

如果說,華為第一次參加車展是展現定位,是一次進軍宣言;那么 2020 年,華為再度亮相北京車展,就是亮相軍備,全方位展現華為在汽車上的投入和思考。

從激光雷達、角雷達、雙目攝像頭、多合一電驅動系統、MDC 計算平臺、車云平臺以及整個自動駕駛系統層的思考。換言之,從硬件到軟件,華為都已經進行了一系列的布局。

成立 17 個月,目前團隊規模 4000 人,無論是擴張團隊規模、還是產品開發速度都展現了非常高效的一面。

華為的硬件布局

在北京車展華為展臺上,密集地展示了華為的激光雷達、角雷達、雙目攝像頭、魚眼攝像頭、多合一電驅動系統,以及全新一代的 MDC,囊括了幾乎全部智能駕駛汽車所涉及的硬件。

據華為車展現場的工作人員表示:目前的展品(上述提到的硬件)都將會在明年年底量產。

對于軟硬件的關系,徐直軍在接受雷鋒網 (公眾號:雷鋒網)新智駕在內的媒體采訪表示:華為做智能駕駛最核心的就是抓住軟件定義汽車的機會,未來的智能網聯汽車是一個平臺,需要打造好硬件平臺之后,通過軟件快速迭代,可以不斷增加功能和特性。

在華為的智能駕駛硬件矩陣,最為受矚目的是全新一代 MDC。

2020 年是智能汽車的元年,越來越多的傳感器,越來越多智能化功能的搭載,對于計算的需求越來越大,亟需一個強大的中央計算平臺。

不同級別的自動駕駛有不同級別的算力要求,對此,華為也有對應的產品,分別是 MDC 210 與 MDC 610 等系列產品,算力為 48~160 TOPS,滿足 L2+ - L4 的自動駕駛算力需求,面向乘用車、商用車、作業車等多種智能駕駛應用場景。

和算力以及車規相比,華為的 MDC 面臨的問題更多是來自開發者生態培育的問題。華為對于智能汽車領域的戰略也是「平臺 + 生態」。

MDC 解決了計算平臺的問題,生態則需要一個周期較為長的建設過程。

在計算平臺這個賽道上,英偉達有著堪稱繁榮的生態矩陣,囊括從 OEM、Tier 1、到方案解決商等不同生態應用方。從時間層面上看,英偉達有著先發優勢;代碼的遷移也需要一定的成本。因此華為面臨著開發者建設的問題。

對這個問題的解法,華為也在培育自己的開發者生態。

針對高校教研、商業伙伴、產業伙伴等,通過人才培養、大賽支持、技術賦能培訓、商業項目聯合拓展與營銷、政策標準研究及示范區建設等方式,華為擬每年投入 3000 多萬元設備支持費用,目標是在未來三年內集結 100 多位專家,發展 100 多家生態合作伙伴。

目前華為 MDC 和 50 多家主機廠、Tier1、應用算法、傳感器、執行器等客戶及生態合作伙伴,在乘用車(L2+)、商用車(智能重卡、港口物流)、作業車(無人礦卡、無人配送)等領域,都搭載了基于華為 MDC 的智能駕駛解決方案。

自動駕駛思路

硬件打通了自動駕駛的基座。

但自動駕駛驅動起來,不僅僅需要硬件的配合,更需要高精度地圖、軟件、算法的配合。顯然,華為的定位不僅僅是硬件的提供商,算力提供商。

高精度地圖、車云平臺都是華為自動駕駛的版圖的組成部分。

但對于高精度地圖,華為的想法則是聯合其他廠商,建立統一的高精度地圖格式,進行全國范圍內的高精度地圖覆蓋。

至于華為的 L4 級自動駕駛系統,今年的目標是在城市道路上做到 1000 公里無接管的水平,隨著技術的進一步成熟,未來將會取代人類司機。

此外,華為也打造了車云平臺,據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 BU 總裁王軍在接受雷鋒網新智駕在內的媒體采訪時,表示:目前主要聚焦于幫助第三方智能駕駛軟件開發企業實現相關的訓練、仿真服務,為第三方提供高精度地圖服務、電池熱管理系統、V2X 云服務。

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 BU MDC 產品部總經理李振亞表示,我把它們分成三大類:乘用車、商用車、作業車。

不同種類的汽車,華為有不一樣的自動駕駛策略。

在乘用車方面,將從輔助駕駛逐步發展到高級別的智能駕駛,采取的從 L2 到 L3,再到 L4 的 “漸進式”的技術發展路徑。

在商用車、作業車領域,以降本增效為主,如貨運物流,無人礦卡,街道清潔,無人配送等,普遍采取的是從 L2 到 L4 的 “跨越式”的技術發展路徑。

兩條技術路徑,場景為王,以解決實際問題為目標,最終有望在 2030 年,均達到 L5 級別的自動駕駛水平。

全新的商業模式

在智能汽車解決方案生態論壇上,王軍表示:在傳統汽車走向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過程中,需要進行全方位的變革,才能滿足用戶的需求。

首先改變的是經營模式 —— 從產品價值經營向用戶價值經營轉變,通過持續迭代的新功能、新服務獲得持續的收入,賣車不再是價值變現終點而是新的起點。

在接受采訪的時候,徐直軍表示:「既然軟件定義汽車,那軟件就占了相當重要的因素,而軟件需要不斷迭代,它的價值是在使用過程中體現的。」

既然軟件是一個迭代的過程,走向未來的完全無人駕駛,軟件就不是一錘子買賣,而是買了車以后像智能手機一樣通過不斷地 OTA 升級,享受更好的體驗。這個過程中,傳統的部件廠商與車企買賣式的商業模式就不適合了,必須開創新的商業模式和合作模式,才能應對汽車產業未來的發展,才可能應對特斯拉這種垂直整合的競爭。」

總結

智能汽車越往消費電子的品類靠攏,一個舊有的體系逐漸被打破。智能化因素越來越成為了汽車的主導變量。

對于華為而言,進軍汽車行業,并不是為了考慮此刻的盈利問題,而是為了更為長遠的戰略布局。

與此同時,芯片也是智能汽車升級的一個重要核心。

據媒體報道,今年 6 月,華為旗下海思半導體研發的麒麟芯片麒麟 710A,將搭載到比亞迪車型,將率先集成到比亞迪車型的數字座艙中,應用于車載娛樂系統、通信、定位導航等方向上。

涉及自動駕駛核心功能的芯片,目前國內發展尚需時間。一定程度,也構成一部分的發展的挑戰。

無論如何,一個新的局面正在誕生。留言告訴我們,對華為進軍汽車行業的看法。

關鍵詞: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友鏈交換

2014-2020  電腦商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京ICP備2022022245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