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股風潮迅速席卷了中美移動應用生態。
9 月 24 日,《堡壘之夜》開發商 Epic Games 在游戲被 App Store 下架后,與 Spotify、Tinder 母公司 Match Group 等 13 家公司,成立了「應用公平聯盟」(The Coalition For App Fairness)。
不論是《堡壘之夜》還是 Spotify 和 Tinder,都是 iOS 和安卓系統上收入最高的游戲和應用,他們結成聯盟的目的很簡單:拒絕向蘋果和谷歌繳納 30% 的抽成。
同一時間,于近期上線的國內熱門手游《原神》和《萬國覺醒》也表示,將不在華為、OPPO 和小米等手機應用商店,以及騰訊應用寶和 360 手機助手等主流安卓應用商店上架。一時間游戲圈討論紛紛,不少人表示這起事件正宣告著「渠道為王」時代的終結。
「應用公平聯盟」
幾乎所有登陸 App Store 的游戲和應用,都需要將收入的一部分繳納給蘋果,安卓系統的 Google Play Store 也是一樣。繳納的比例一般為 30%(蘋果訂閱服務有優惠),而國內的安卓應用商店更甚,通常在 50% 左右。
長久以來,游戲和應用的開發者寄生于大平臺,面對渠道高額的要價只能「妥協」,少有個別大公司會因為「平臺稅」與蘋果和谷歌爭辯理論,譬如國外的 Spotify 和國內的微信打賞。
「與兩家規模超過我們 200 倍的公司打一架,壓力很大。」Epic Games 創始人 Tim Sweeney 表示,成立「應用公平聯盟」,就是要制衡蘋果和谷歌等旗下的應用商店,反對他們在應用商店中的壟斷權力,希望能夠重塑應用商店的游戲規則。現在「應用公平聯盟」正號召著更多公司加入。
該組織的發言人 Sarah Maxwell 說:「我們應該代表每個人的利益來進行宣戰。」她補充說,發起這個聯盟的原因不僅僅是因為著名的 30%「蘋果稅」、「谷歌稅」,還有對這些大公司抄襲和打壓小企業的不滿。
蘋果、谷歌等大公司從來沒有在任何訴訟中,承認過自身的壟斷行為。某獨立開發商對此表示,「蘋果在智能手機上確實沒有壟斷地位,但你很難說他們在 iOS 用戶上沒有進行壟斷。」
「蘋果已經創造了一個危險的新常態,他們通過巨額收費和審查制度濫用其壟斷權力,這扼殺了技術進步、創作自由和人權。更糟的是,它開創了一個先例,鼓勵其他技術壟斷企業進行同樣的濫用。」ProtonMail 創始人 Andy 表示,蘋果和 Google 都存在反競爭行為,消費者缺乏選擇的自由。
誰來與平臺抗衡
平臺抽成 30%,真的合理嗎?
一部人認為,平臺方提供了渠道,理應獲得抽成;還有一部分人認為,平臺的抽成過于高昂并不合理。
Netflix 曾抱怨,其內容的版權成本、制作成本、營銷成本都要自己承擔,而蘋果在這個過程中并沒有做什么,卻要分走他們利潤的 30%。
然而,Tim Sweeney 表示,多年來,很多人不敢對此公開表態。他說到,規模較小的競爭對手不敢表態是因為害怕遭到報復,「蘋果和谷歌這樣的大平臺有無限的報復方式,在外界不知道的情況下執行。」沒有監管,這些大公司扮演著邪惡的「上帝」,小團隊們敢怒不敢言。
「我們的數據證明,用戶并不喜歡用蘋果的渠道購買服務,用信用卡等第三方支付軟件購買,渠道只收取 2~4% 的手續費,而蘋果的支付渠道則收取 30%,用戶需要付更多的錢。」
除了手續費之外,蘋果還被指責打壓競爭對手。「應用公平聯盟」成員 Tile 副總裁 Kirsten Daru 控訴,「如果蘋果選擇在其平臺上與開發人員競爭,則應按照相同的規則進行。」「相反,蘋果利用其平臺為自己的服務提供了相對于競爭對手的不公平優勢。這對消費者、競爭和創新都是不利的。」
「運營這些應用商店的所有者不能濫用他們所享有的控制權。必須對其監督,以確保他們的行為能促進一個競爭激烈的市場,并為消費者提供公平的選擇。」ProtonMail 創始人表示。
于是,「應用公平聯盟」的成員經討論后覺得應該改變現有的應用商店的商業規則。他們在官網上給出了一套新的原則:
1. 不能要求開發者專門使用程序商店;或使必須用應用程序商店所有者的輔助服務(包括支付系統),才被允許在應用商店上架。2. 不應該因為開發者提供的服務和平臺方自身提供的服務,有所相似,就打壓開發者的應用。3. 每個開發者都能夠平等地調用平臺上的技術接口,就像平臺所有者向其自己的開發人員提供的一樣。4. 只要開發人員的應用符合安全性、隱私權、客觀和非歧視性標準,就應該被允許可以訪問應用程序商店、利用其平臺開發應用。5. 開發者的數據不應被用來與開發者競爭。6. 每個開發人員應始終出于合法的商業目的,而有權通過其應用程序直接與其用戶進行交流。7. 任何應用程序商店所有者都不應該特殊優待其自身開發的 App,也不得干擾用戶的偏好設置或默認設置的選擇。8. 開發人員不應被要求支付不公平、不合理或歧視性的費用或收益分成,也無需被要求在其應用內出售其不希望出售的任何東西,以此作為進入應用商店的條件。9. 任何手機廠商都不應禁止第三方應用商店的存在。10. 所有應用商店都應該將他們的規則和政策透明化,并始終客觀地執行,同時提供快速、簡單和公平的流程來解決糾紛。
這套規則或許也適用于國內的商業競爭「亂象」。
比如 2014 年,OPPO、vivo、酷派、金立、聯想、華為成立了「硬核聯盟」,他們「抱團」一起對游戲開發商提出 50% 的抽成規則。
沒人能夠抗衡。此外,2017 年,華為和微信因為用戶數據的問題發生爭執,結果華為屏蔽了騰訊包括王者榮耀在內的所有游戲。
現在,基于這些新原則,「應用公平聯盟」正呼吁更多的互聯網公司、世界各地的政府以及反壟斷組織加入陣營,來逼迫平臺方改寫商業規則。
話語權正在轉移
在「應用公平聯盟」官網上線之后的第二天,蘋果似乎選擇了讓步。
9 月 25 日,Facebook 表示,蘋果已經同意,除游戲廠商外,其他應用開發者無需支付 30% 的利潤抽成,這一政策持續 3 個月。不過,這項政策還沒有對中國的應用開發者生效。
「蘋果稅」已經有十多年的歷史,為什么在當下的節點開始引發大規模的反抗?很大一部分來自于內容方的崛起。
比如 Epic 的《堡壘之夜》在被蘋果和谷歌下架前,已經擁有了 3.5 億用戶,橫跨 PC、主機和移動端,被稱為全球人氣最高的游戲。
《原神》、《萬國覺醒》也分別出自國內頂級的手游公司米哈游和莉莉絲。米哈游通過之前的幾部作品收獲了大量死忠粉絲,《原神》是他們熱度極高的新作。莉莉絲則是國內一流的出海游戲廠商,《萬國覺醒》在國內登陸之前,早已在海外賺得盆滿缽滿。
與內容方實力不斷增強相對應的,平臺方已經形成了成熟的商業模式。據 Sanford Bernstein 的調研數據,App Store 和授權業務占據了蘋果公司大約 50% 的收入和 63% 左右的毛利潤,市場普遍預計這兩大業務將在 2021 財年增長 600 億美元,增速 13%。
不論是對蘋果和谷歌,還是國內的主流應用商店們而言,他們顯然不會輕易放棄「抽成」這一塊大蛋糕。
庫克曾為公司辯護,稱 App Store 傭金與大多數其他應用市場的收費標準一致。不過,「一致」并不一定合理,越來越多的地區開始對應用商店進行改革。九月初,俄羅斯提出了一項法案,探索將 App Store 抽成上線設為 20% 的可能性,同時要求蘋果允許第三方應用商店上線。與此同時,日本、韓國和歐盟也都在調查 App Store 的壟斷問題,并且開始謀劃針對「抽成」的法律條款。
規則的建立才剛剛十年,隨著開發生態越來越成熟,開發者擁有更多的話語權,制定規則的權利也正在慢慢發生轉移。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