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立秋后蚊子叮咬的更猛烈 對此中國氣象局官方科普

發布時間:2020-08-20 11:36:01  |  來源:快科技  

想必很多人不知道,今天(8月20日)世界蚊子日,其實設立這個日子是為了提高公眾對瘧疾以及其它蚊子傳播疾病的意識。

中國氣象局指出,我國大部分地區蚊子集中出現在6-9月,蚊子生存和繁殖最適宜的氣溫是20-30℃,最適宜的濕度是70%左右。而立秋后,也許大家發現蚊子叮咬的更猛烈了。

這是因為夏季暴雨較多,雨水流動快,導致蚊子幼蟲的存活率比較低。而秋季暴雨減少,容易形成沒有流動的積水,而且溫濕條件適合細菌繁殖,就特別適合蚊子孵化。按照發育周期,蚊子總在雨后兩三天達到高峰。

此外,處于繁殖季的雌蚊子更“嗜血”。雌蚊子只有吸飽了血,“進補”蛋白質,使卵巢發育,才能夠順利產下后代,這也是它們迫于物種生存與繁殖的需要。

此前,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的生態學家曾做過一個關于“氣候與蚊子冬眠習性改變”的研究,發現地球的秋季越來越溫暖,意味著蚊子開始冬眠的時間延遲了。

研究人員從上世紀70年代初開始收集動物的過冬資料,結果發現,現今的蚊子比1972年的蚊子平均多等待了10天左右才開始進入冬眠期。

還有一點就是蚊子其實跟我們一樣也怕熱。蚊子最旺盛的吸血期是26-30℃,當氣溫過低或者過高時,蚊子就可能處于休息狀態。

當遇到高于35℃的高溫時,蚊子會“中暑”,而40℃以上的高溫,對蚊子幾乎是致命的。所以高溫、少雨時蚊子總數會迅速減少,不過由于8月下旬、9月天氣稍微涼快一點兒,又會出現蚊子集聚的高峰。

另外,蚊子孵化對水溫特別敏感。有研究發現,當水溫超過35℃,蚊子卵、幼蟲、蛹在水里,就會停止發育,甚至大量死亡。

戶外水塘、積水在暴曬后不斷被蒸發,水溫也很高,蚊子根本無法產卵。這就是中午暴曬的陽光下,蚊子反而沒那么多的原因,而樹叢草叢、河邊、雜物堆、樓道和家中陰暗潮濕的角落,都是蚊子的老巢。

關鍵詞: 立秋后蚊子叮咬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友鏈交換

2014-2020  電腦商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京ICP備2022022245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