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孩子的自律性 幫助孩子改掉懶散的習慣

發布時間:2020-08-03 09:55:03  |  來源:科普湖南  

自律對于每個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學家做過研究,孩子在年齡小的時候,自律性都是非常薄弱的,因此孩子自律是需要依靠父母的培養。

關于培養孩子的自律性,爸媽需要抓住關鍵期。

孩子在3到4歲會經歷一個時期,這個時期叫做秩序敏感期,這個時期對于孩子培養自律是非常合適的。

那么什么是孩子的自律?

1.自律是讓孩子進行自我監督

自律的孩子有一個非常明顯的表現,就是他們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會設立目標,并且會制定所要達到的目的,這一類孩子做事情非常的有效率。

2.自律是讓孩子學會自我督促

自律是一種習慣,自律的孩子他們會對自己進行自我督促,不用讓大人對其進行監督,就可以實現自己完成任務。同時自律可以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品質,將來可以更好地融入到社會中去。

3.自律是幫孩子改掉懶散的習慣

讓孩子學會自律的同時,也可以幫助孩子改掉懶散的習慣。

孩子會產生懶散行為主要是因為三種原因:第一種原因是爸爸媽媽們包辦代替孩子的事情;第二種是孩子做事情沒有目的;第三種原因是孩子內心抵觸,出現懶散的現象。

但是養成自律的孩子,他們在對事情評價之前,總會對事情進行全方面的認識,同時找到做事情的目的,再采取有效的行動,這樣會大大減少消耗的時間。

說到這里有父母就要問了,那么應該怎樣培養孩子的自律性呢?

在這里介紹3個關于培養孩子自律的小方法。

1.目標計劃管理法

顧名思義,就是在讓孩子做任何事情時,先制定一個切實可行的計劃。大家知道,目標對人的行動有促進作用。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達到目標,這樣孩子的行動就有發自內心的原動力。

2.反思自省法

如果說,目標是一個人走向自律的外部牽引力,那么,反思則是一個人走向自律的內在推動力。在現實生活中,培養孩子的反思自省能力可從正反兩個方面入手。

正面:當孩子遭遇了挫折或受到了批評指責時,家長要引導孩子去全面的思考問題,這樣,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形成從多方面來思考事情成敗的習慣。這種習慣一旦形成,孩子將會受益終身。

反面則是家長要引導孩子不要怨天尤人,不要抱怨,要靜下心來,先從己方考慮:我做得怎樣?我做得對嗎?

3.日記法

日記是記錄日常生活的日歷、心路歷程的手冊和成長過程的碑銘。在日記中,孩子可以記錄自己的喜怒哀樂、酸甜苦辣、失敗成功以及反思總結。因此,家長在培養孩子的自律能力時,如果能引導孩子養成寫日記的習慣,那么孩子的自律能力也將悄然而至。

關鍵詞: 如何提升孩子的自律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友鏈交換

2014-2020  電腦商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京ICP備2022022245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435 226 40@qq.com